1210 coding討論

 1.關於向度七-形成共識,有以下討論結果: 

(1)【7-04】為用來判斷這兩次會談是否有出現【形成共識】之言行指標。

若有出現【7-04】,則前面出現符合7-01、7-02定義之表現則可以標註為7-01、7-02有做到,評為1分,反之,若前面未出現符合7-01、7-02定義之表現則評為0分。

若未出現【7-04】,則前面即使出現符合7-01、7-02定義之表現也不可以標註為7-01、7-02,此時形成共識的所有言行指標皆會被評為NA 

(2)【7-01、7-02】一定要出現再【7-04】前面。

若前面皆未出現,且後面也未出現7-04,則計為NA 

若前面皆未出現,但後面有出現7-04,則計為0分 

若前面皆未出現,但後面有出現7-04,而7-01、7-02又出現在7-04之後,則計為0分(可改善,因出現在7-04之前)

(3)【7-01、7-02】只要出現在7-04之前皆可,不一定要在形成共識階段出現,因為7-01、7-02為形成共識的行前作業。

(4)【7-04、7-05、7-07】備註所說之【可用來協助判斷7-02】刪除,原因為7-02叫希望出現在7-04之前。 

(5)評估後提供病人治療選項/方式,則直接算【7-04】,不須再去判斷這時是否應為形成共識之適當時機(如,學生目前資料蒐集的完整度是否足以形成共識等,此與臨床技能較相關,而非溝通技巧),但須注意的是出現【7-04】後,後面一定要出現【7-05、7-06、7-07】。

因此當學生使用較類似於【現況】的形成共識方式,可能會有以下結果:【7-04有做到】、【7-05、7-06、7-07可改善】

而當學生只用【共享】的形成共識方式,則可能會有以下結果:【7-04、7-05、7-06、7-07有做到】

同時【7-05】是否有做到也可稍微反映學生是否有在蒐集完足夠資訊後才進行形成共識。

(6)【7-03】在以下狀況下可計為1分:

在形成共識時學生未詢問意願,家屬便主動參與(看護不包含在內,因看護不適合做重大決定)→此時有兩種標註方法,但評分時皆須評為1分。– ①code家屬參與的表現 ②不code,但在回饋須知上填寫。

當只有病人在場時,詢問【是否需要家人一同討論?】、【你自己決定就好嗎?】 

2.關於【3-09】、【3-10】,有以下討論結果:

(1)【3-09】的適用情境比較廣,只要複雜資訊皆算

     【3-10】是適用於複雜資訊,【除了評估/動作指導語之外】

因此在說明完【衛教內容】後,應出現【3-09】及【3-10】

而在說明完【評估指導語或介入之動作指導語】後,僅須出現【3-09】

 (2)當學生在說明完衛教內容後

若說出【有沒有問題?】則評為【3-09】(原因為只說出【有沒有問題?】會不夠明確,難以判斷目的為詢問【是否有瞭解3-09】或【是否需要補充說明3-10】)

若說出【有沒有其他問題?】則評為【3-10】

若說出 【可以嗎?有沒有問題?】則評為【可以嗎?3-09、有沒有問題?3-10】

3.【2-02可改善】出現之狀況有以下兩種:氛圍像是在拷問病人(不斷詢問基本資料)、病人出現負向回饋(認為資訊不流通,為何一直在問這些問題)

4. (12/08與柔潔學姊討論之內容,一併紀錄在此)

【向度一、七、八】不重複評分(即不會與其他向度之言行指標重複code),此時雖然表達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任務為【起始會談、形成共識或結束會談】。

 

Share:

Related Posts:

2 則留言:

  1. looks great!
    有持續記錄於共同的會議紀錄或是COT之評分準則!?

    回覆刪除
  2. 如果討論內容合適的話會修改於操作手冊中,其他則會寫在COT評估的QA中~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