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助理第十五週

 任務與進展    

COT重評之進展如下圖:


加班時數如下圖:

💁本週進度:

 【1.收案(查病歷資料、支援剪輯音檔及校對逐字稿〔包含中山醫〕)】

(1)表單準備

  • 影印收案表單*6種 (已完成)
  • 同意書劃記重點並請老師簽名 (已完成) 

(2)校正逐字稿 

  • OSCE 1120-A(已完成)
  • 【2.COT評分&回饋禮包(包含新收案之實習生與OSCE)】

    暫無

    【3.不定期任務(教授分派之任務、協助其他人之任務)】

    (1)怡晴學姊發派
    • 建第二梯收案及基本資料表單-雲端(已完成)
    • 模擬演練SP驗收(已完成)
    • 模擬演練(已完成)
    • 影印溝通教學講義 (已完成)

    【4.COT 3.9.1版重新編碼&評分】

    • COT重評B11(已完成)
    • COT重評B13(已完成)
    • COT重評B15(已完成)
    • COT重評B17(預計12/07前完成)

    ⸙ 進度可參考 2021行事曆,將會持續更新。

    💁下週進度:

    【1.收案(查病歷資料、支援剪輯音檔及校對逐字稿〔包含中山醫〕)】

    (1)校正逐字稿
    • OSCE 1120-B(預計12/06前完成)
    • OSCE 1121-A(預計12/06前完成)
    • OSCE 1121-B (預計12/06前完成)

    (2)查病歷 

    【2.COT評分&回饋禮包(包含新收案之實習生與OSCE)】

    暫無

    【3.不定期任務(教授分派之任務、協助其他人之任務)】

    暫無

    【4.COT 3.9.1版重新編碼&評分】

    • COT重評B17(預計12/07前完成)
    • COT重評B23(預計12/09前完成)
    • COT重評B33(預計12/13前完成)
    • COT重評B36(預計12/14前完成)

    心得與困難

    〔模擬演練〕

    第二梯實習生溝通收案預計下週開始,因此這週四進行了模擬演練,而我負責的任務為扮演標準化病人,我一共負責兩場演練。

    學生

    這兩場演練中的兩位實習生表現都讓我蠻出乎意料的好的,雖然很緊張,但都非常穩定,表達得也很清楚,且有抓住明顯的同理時機並同理我,嚷我有點期待之後coding他們的表現XD

    而且coding到現在,加上擔任OSCE及模擬演練的病人,真的感受到台大的學生跟其他學校的不同(就是在指我的學校QQ),台大注重很多的細節,也感受得到教學的完整,所以學生會談的方式跟會注意到的細節等等也都有些不同,相較之下感覺好像更加專業......

    考官

    讓我比較深刻的其實還有考官的回應,我兩場的考官都是柔潔學姊。

    我覺得學姊很厲害的地方是,可以當場抓住學生的優點跟可改善之處,這代表學姊對於COT是真的非常熟悉,甚至可以在當下立馬判斷此表現符合哪種言行指標,且是否有做到。我認為非常的厲害!同時在給予學生回饋時用字遣詞也都很舒服,即使在說可改善之處,也不會讓人感受到挫折,且會給予實際建議讓學生有具體的方向去改善,真的很讓我刮目相看> < 最後就是,學姊會站在考官的立場給予回饋,但也會請我以病人的立場給予回饋,我覺得這樣學生可以得到的回饋會更加全面,也更能感受病人可能的想法。

    〔文獻閱讀〕(與老師額外提出的學習,但也記錄於此)

    這週一我跟老師提出了想要試著閱讀文獻的想法,老師就請我先自己嘗試搜尋文獻,之後再開始閱讀。

    想法的緣由

    會想要試著閱讀文獻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在假日雖然有時會有一些安排,如外出、家人、朋友、自己的休息時間等等,但有時還是會有未特別安排的時間。因此我想嘗試利用這些時間去做些充實自己的事情,像是加班、閱讀文獻、讀多益、看之前買了卻還沒看完的書等等。

    搜尋文獻

    這次欲搜尋之目標為同理心評估工具之發展與驗證論文

    剛開始我先去上了學姐的文獻搜尋與管理課程(學姊講得真的超級清楚!!),才發現原來文獻搜尋根本是一門大學問,以前實習找文獻的時候根本有點像亂找QQ 後來我就嘗試了一些檢索策略,但每個檢索策略出來仍然會有一堆不符合我想要的文獻的結果,所以我就去找怡晴學姊與函恩討論了。

    怡晴學姊給的建議很具體,她有建議我也可以透過系統性回顧文獻了解別人會用怎樣的檢索策略、或是她認為比起用我原本的evaluation,可以改用assessment來代替、也建議我可以先求精準之後再慢慢拉廣,看看有那些關鍵字漏掉了可以再補上等等的建議。

    函恩則是告訴我她當時搜尋的方式,並告訴我之前士捷學長有提出theory of mind也是一種認知的同理等等建議。

    在聽過兩位學姊的建議後,我發現文獻搜尋根本比我想像中的大學問還要在更大XDD 不過我也開始出現了疑惑,像是我到底需要做到多精準多完整?函恩之前搜尋的方法好像並不適用於我現在的目的?因此最後我直接與老師做了確認與討論,才確定我真的不需要做到這麼完整,因為我跟學姊們的目的並不同,現在我只需要求精準,在幾十篇內找出3-5篇即可。

    繞了一大圈......有點莽撞的感覺......

    不過也還是收穫很多,雖然我目前不需要做到這麼完整,但也稍微了解了一下搜尋文獻的學問XD 也是很不錯的經驗呢~

    Share:

    Related Posts: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