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與進展
💁本週進度:
1.COT(主要任務)
- 培訓4:coding檢查、評分、回饋(已完成)
- 培訓1:評分、回饋(已完成)
- 培訓2:評分、回饋(預計10/6前完成)
- OSCE 評分(已完成)
- OSCE 一致性討論:柔潔學姊(W2已完成)、(W5已完成)
- 紀錄評估注意事項與流程(預計10/8前完成)
2.協助查詢個案資料
- 1位(已完成)
3.校對精神逐字稿
- 第一份210916_1108 A 個案第1次(已完成)
→花費時間:約2.5小時 / 錯誤率:約40%
10%:3-4人同時說話,未完全打出
10%:治療師與個案同時喊口號,未完全打出,僅打出其中一人
15%:漏字/錯字,如嗯、喔、那→啊
05%:錄音檔迷糊之處(沒打出或打錯),但經校正有打出者
- 第二份210914_1112 A 個案第2次(尚未完成)
- 第三份210915_110-1-S10-1第一次(尚未完成)
- 第四份210916_110-1-S10-1第二次(尚未完成)
4.幫忙
- NP4-05(1份)剪錄音檔、填寫活動隊應時間表/表單、音檔品質表(已完成)
- NP4-04(1.5份)逐字稿校正(已完成)
→錯誤率約20%
10%:未將簡短回應打出,如「嗯」、 「哦」,會導致需透過音檔才能確定學生有回應病人的話(4-02)
05%:病人與學生同時說話時未將內容全部打出
05%:將「很好」打成「好」:會導致需透過音檔才能知道學生有簡單鼓勵病人(2-10)
⸙ 進度可參考 2021行事曆 與 COT進度 ,將會持續更新。
💁下週進度:
1.COT(主要任務)
(1)培訓2:評分、回饋(預計10/6前完成)
(2)紀錄評估注意事項與流程(預計10/8前完成)
2.精神實習生會談逐字稿校正
- 第二份210914_1112 A 個案第2次(尚未完成)
- 第三份210915_110-1-S10-1第一次(尚未完成)
- 第四份210916_110-1-S10-1第二次(尚未完成)
心得與困難
這週與柔潔學姊約了兩次討論(W2、W5)
W2的討論內容可以參考0929 coding討論、1002 coding討論。
這次我的任務是這樣的:我與學姊各自獨立coding OSCE-0901-A,並進行評分,回饋給學生時會用學姊的那份。我這份主要是要與學姊對照一致性,並進行討論與修改。
與學姊討論後感受到溝通技巧的複雜程度,原先已有80項目已經很複雜了,又聽說說明手冊已經更改過多次,但與學姊討論過後發現我們的一致性並不高(評分項目近90題僅41題完全相同)。
導致差異的最大原因我目前認為是
(1)標準不一致:
如0929 coding討論中"不一致之處"裡對於2-13的討論一樣,與學姊相較之下我對於2-13、3-9、3-10、5等項目的標準都比學姊還嚴格,因此我評出來的分數會比學姊評出來的稍低。
(2)對於項目與評分的理解不一致:
項目
如0929 coding討論中"不一致之處"裡對於連接詞與封閉式問句的討論一樣,由於項目非常多,所以若要將每個項目的定義都統一可能需要經常、詳細的討論,且有決議後需要告知每位參與溝通評估的人員,感覺是一項非常非常有難度、且難以做到好的任務。
評分
另外關於評分的方式,我發現雨彎與柔潔學姊的方式有不同...
- 當5-01出現兩個有做到一個未做到時,雨彎的評分方式為:兩個有做到(2分)-一個未做到(1分)=1分 / 而柔潔學姊的評分方式為:2分。
- 同時我在看過0901-A(柔潔學姊評分)與0901-B(雨彎評分)的評分表後發現似乎也有不一致之處,如8-04告知下次治療前的注意事項,柔潔學姊評分為:NA(不適用) / 而雨彎評分為:0分(未做到)。
若是向度5的題目我會覺得因為很主觀,每個人給予同裡的方式又不同, 因此無法統一那些項目一定為NA、那些項目一定會出現,但像是8-04我就覺得應該是可以統一的,若有出現則給1分,但若未出現,應該可以統一為NA或0分。
以上內容皆已與學姊提及,學姊後續會再跟團隊討論定義和評分標準!
最後是我在看過0901-A與0901-B的評分表後出現的小疑問...
- 若今天A與B兩人在5-08都已做到4次(也就是5-08已達到3分),這時又出現了1次同理的時機,A用於5-10合理化病人的感受,而B用於5-08具體說出感受,這時兩人雖然都很好的處理了需要同理的情境,但兩人的分數會有所不同嗎?
A:5-08為3分 / 5-10為1分 →平均2分
B:5-08為3分 / 5-10為NA →平均3分
- 若今天A與B兩人在5-08都已做到4次(也就是5-08目前為3分),這時又出現了1次同理的時機,A用於5-10合理化病人的感受,而B未處理且coder將可改善之處標註於5-08,這時B明明未好好處理同理情境,但分數卻會比較高嗎?
A:5-08為3分 / 5-10為1分 →平均2分
B:5-08為3分 (因原本5-08已做到4次:套用雨彎的算法4-1=3、套用柔潔學姊算法=3) / 5-10為NA →平均3分
我不確定是不是因為我把算法想得太過簡單,也許他比我想像中複雜很多,複雜到不會有我想到的這個問題,但還是有點疑惑,若今天與柔潔學姊討論時時間上充足,想再問問看學姊。
以上內容已與學姊提及,學姊會再分析!
2.其他
- 這週過得非常充實💦,因為媽媽辦公室就在附近,平常都是等他下班後搭他的車一起回家,但這週他經常被迫加班(同事的車擋住我媽的車,但同事都加班到6點),因此...我也跟著加班了0___0。雖然因為加班所以做了比預期還多的事,但真的蠻累的呀,突然感受到研究生真的比助理累好多,真的佩服!
- 另外我在週四下午發現右眼有點痛,似乎是針眼的前兆...接著周五早上就開始有一點點腫了.....希望他可以在完全長出來之前消掉QQ
- 最後這週覺得最開心的事是跟柔潔學姊討論
柔潔學姊與怡晴學姊的做法不同,怡晴學姊較像是任務導向,在1小時左右的時間解決我所有的問題,但比較不容易延伸出去討論其他議題。而柔潔學姊較詳盡,W2已花費2小時左右的時間只討論了2/3,但因為延伸出去討論了很多詳細的議題,讓我釐清很多想法。
兩位學姊的方式我認為都很好!有點像是一個人是淺而廣、另一個人是深而窄,但每次討論完其實都很開心,需要別人幫忙解答的問題都能夠被解決,真的很感謝他們~
與教授討論
今天下午跟雨彎一起與教授交流,我的心得如下:
我認同教授對於臨床的看法,因為這也是我猶豫最終要投入臨床或研究的原因之一。我認為臨床仍須要有一定的人投入,因為要應對現今需要復健治療的人們,但現階段臨床的人員已非常充足,即使我不投入臨床也綽綽有餘。而就如同教授所言,雖然投入研究能影響現況的速度緩慢,且還需要考慮臨床人員的意願,但與臨床相比,研究是一條比較有機會的選擇。
至於最終要投入臨床還是研究,目前我仍然有自己的考量,也可以當作是如同教授所說的我還搞不清楚狀況?或是太急?還在做白日夢?之類的吧。
確實一個人的一生沒有多少青春可以花費,但我仍想經更多的時間與自己的思考去慢慢探索與做決策,畢竟人生只有一次,做過的任何事不管是冤枉路、順利的路,都會留下痕跡。
就像教授所言,或許我還未搞清楚狀況,需要再等待一些時機吧。
感謝教授重視我們的未來,與我們分享這麼多,雖然尚未做出決定(抱歉QQ),但這些話對於我的未來將會有一定的幫助。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