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自音檔+逐字稿CODING V.S.逐字稿CODING之比較(EXCEL)
以下內容已排除逐字稿錯誤之因素!
💬(依據目前蒐集之資料)總結:
1.〔以音檔+逐字稿coding〕相較於〔以逐字稿coding〕,有更多優點,優點如下:
(1)更容易掌握溝通情境
(2)更容易注意溝通細節
(3)更容易掌握同理時機
2. 比較〔以音檔+逐字稿coding〕及〔以逐字稿coding〕之結果,最多的差異出現於:【向度五同理】、【向度二建立關係】,及【向度四接收】。造成他們產生差異的原因分別如下:
(1)【向度五同理】是否應標註→未察覺同理時機
(eg.病人之隱含情緒不易在逐字稿中察覺,導致〔5-01~5-04察覺病人隱含感受/想法,並追問或引導其表達〕難以標註)
(2)【向度五同理】與【向度二建立關係】產生混淆→同理時機辨認錯誤/無法掌握同理時機出現之範圍
(eg.當病人表示做不到某事時,因無法判斷是否為同理時機(是否出現情緒),導致不確定要標註為〔5-08當病人說出想法時表達理解〕或是〔2-13當病人需要安慰時,給予安慰〕)
(3) 【向度五同理】與【向度四接收】產生混淆→同理時機辨認錯誤/無法掌握同理時機出現之範圍
(eg.當病人表示此動作吃力,而治療師複述時,因無法判斷是否為同理時機(是否出現情緒),導致不確定要標註為〔5-09具體說出病人感受〕或是〔4-05(1)簡短複述以確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一:〔以音檔+逐字稿coding〕 v.s.〔以逐字稿coding〕之比較
表二:各向度被影響之言行指標、原因及比例
表三:各原因影響言行指標之機制及比例
表一:〔以音檔+逐字稿coding〕 v.s.〔以逐字稿coding〕之比較
|
音檔+逐字稿coding |
逐字稿coding |
對溝通情境之掌握,如學生、病人及環境等 |
較易掌握(資訊較多) |
較不易掌握 |
花費時間 |
6-7小時 |
5小時 |
對溝通細節之注意,如回應、同理、議題轉換合適性等 |
較易注意到(易聽到奇怪、不通順之處) |
較不易注意到 |
對同理時機之掌握 |
較易掌握(資訊較多) |
較易掌握 |
(根據兩份受測內容之比較結果)
|
被影響之言行指標數量/非NA之言行指標數量/言行指標總數量 |
被影響之比例 (被影響之言行指標數量/非NA之言行指標數量) |
被影響之原因 |
向度一-起始會談 |
00/04/08 |
00% |
- |
向度二-建立關係 |
06/08/16 |
75% | 1. 同理時機或同理時機之範圍辨認錯誤(2-09、2-10、2-12、2-13、2-14) 2. 不確定學生之副語言(2-16) |
向度三-表達 |
03/13/14 |
23% |
1. 不確定學生之副語言(3-03) 2. 不確定學生於傳達訊息間是否停頓(3-06) 3. 說話對象混淆(3-11) |
向度四-接收 |
03/05/06 |
60% |
1. 說話對象混淆(4-02) 2. 不確定學生是否打斷病人發言或幫忙提詞(4-04) 3. 同理時機或同理時機之範圍辨認錯誤(4-05) |
向度五-同理 |
13/15/19 |
86% |
1. 未察覺同理時機、同理時機或同理時機之範圍辨認錯誤(5-01、5-02、5-03、5-04、5-06、5-08、5-09、5-10、5-11、5-13、5-14、5-17、5-19) |
向度六-主導會談 |
02/12/13 |
18% |
1. 不確定學生於議題轉換間是否停頓(6-09) 2. 無法得知各議題之時間分配(6-11) |
向度七-形成共識 |
00/01/07 |
00% |
- |
向度八-結束會談 |
00/06/06 |
00% |
- |
全部 |
27/64/89 |
42% |
- |
表三:各原因影響言行指標之機制與比例
影響原因(影響之言行指標數量/比例–影響之言行指標數量除以非NA之言行指標數量) | 影響原因導致之結果 | 影響言行指標之機制 |
影響之言行指標 | ||
無法確實掌握同理時機 | 未察覺同理時機/同理時機辨認錯誤/同理時機之範圍辨認錯誤 | (1)【向度五同理】與【向度二建立關係】產生混淆→同理時機辨認錯誤/無法掌握同理時機出現之範圍 (eg.當病人表示做不到某事時,因無法判斷是否為同理時機(是否出現情緒),導致不確定要標註為〔5-08當病人說出想法時表達理解〕或是〔2-13當病人需要安慰時,給予安慰〕) (2)【向度五同理】與【向度四接收】產生混淆→同理時機辨認錯誤/無法掌握同理時機出現之範圍 (eg.當病人表示此動作吃力,而治療師複述時,因無法判斷是否為同理時機(是否出現情緒),導致不確定要標註為〔5-09具體說出病人感受〕或是〔4-05(1)簡短複述以確認〕) (3)【向度五同理】是否應標註→未察覺同理時機 (eg.病人之隱含情緒不易在逐字稿中察覺,導致〔5-01-5-04察覺病人隱含感受/想法,並追問或引導其表達〕難以標註) |
2-09、2-10、2-12、2-13、2-14 4-05 5-01、5-02、5-03、5-04、5-06、5-08、5-09、5-10、5-11、5-13、5-14、5-17、5-19 | ||
無法確實掌握時間 | 1.無法得知各議題之時間分配 | 影響原因之細節即為該言行指標之定義 |
6-11 | ||
2.不確定學生於傳達訊息/轉換議題間是否停頓 | 影響原因之細節即為該言行指標之定義 | |
3-06、6-09 | ||
3.不確定學生是否打斷病人發言或幫忙提詞 | 影響原因之細節即為該言行指標之定義 | |
4-04 | ||
無法確認學生之副語言 | - | 影響原因之細節即為該言行指標之定義 |
3-03 | ||
說話對象混淆 | 誤判為評估標的 | (eg.學生不在病人身邊時,病人自言自語,誤判為評估標的,因此標註學生未給予病人回應,為4-02可改善) |
4-02 | ||
全部 | - | - |
- |
0 comments:
張貼留言